2022
-
2022 協會簡訊16期
所屬分類:
協會簡訊
第十六期
四 川 省 中 藥 行 業 協 會 |
2022年 11月 28日 |
網站:http://www.ceocollege.net |
Email: sczyxh@163.com |
《“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規劃》解讀
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國家中醫藥局和國家疾控局根據全民健康信息化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堅持“統籌集約、共建共享,服務導向、業務驅動,開放融合、創新發展,規范有序、安全可控”的基本原則,以引領支撐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編制印發《“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一、總體考慮
(一)順應發展趨勢,突出規劃引領。在考慮當前信息化工作實際的同時,為未來數字健康發展預留空間,與“十四五”國家信息化規劃、國民健康規劃與衛生服務體系規劃等政策文件充分做好銜接,統籌處理好繼承與發展的關系,既做好頂層設計,又充分總結地方經驗,既充分考慮當前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設基礎,明確信息技術運用的“路線圖”和“任務書”,重在補短板、強基礎,又著力促進新興信息技術與衛生健康行業深度融合,力求鍛長板、謀突破。
(二)強化系統思維,進行整體布局。對照“十四五”國家相關規劃等政策文件,緊緊把握信息化為業務賦能的定位,提出“十四五”期間全民健康信息化的發展目標,力求形成以數據資源為關鍵要素,以引領支撐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促進行業轉型升級,重塑管理服務模式的體系框架。此外,《規劃》內容不僅涉及我委職責,還兼顧了國家中醫藥局與國家疾控局的相關業務,并統籌處理好規劃司與委內其它業務司局的關系,做到職責明晰、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形成合力。
(三)明確落地措施,力求發揮實效。為把《規劃》落細落實,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聚焦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存在的重點難點問題,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和應用導向,通過實施全民健康信息新基建、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改造等一系列重大工程與開展互通共享三年攻堅、健康中國建設等一系列優先行動,為信息化任務落地落實提供強有力抓手。
二、主要內容
《規劃》共五個章節,主要內容如下:
(一)現狀與形勢。系統梳理了“十三五”以來全民健康信息化的建設成效和存在問題,全面分析了“十四五”時期全民健康信息化面臨的現狀和形勢。
(二)總體思路。明確了“十四五”期間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設的指導思想,強調要堅持“統籌集約、共建共享,服務導向、業務驅動,開放融合、創新發展,規范有序、安全可控”的基本原則,提出了2025年的發展目標。
(三)主要任務。包括8個方面主要任務。一是集約建設信息化基礎設施支撐體系。二是健全全民健康信息化標準體系。三是深化“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體系。四是完善健康醫療大數據資源要素體系。五是推進數字健康融合創新發展體系。六是拓展基層信息化保障服務體系。七是強化衛生健康統計調查分析應用體系。八是夯實網絡與數據安全保障體系。
(四)優先行動。包括8個優先行動。一是互通共享三年攻堅行動。二是健康中國建設(行動)支撐行動。三是智慧醫院建設示范行動。四是重點人群智能服務行動。五是藥品供應保障智慧監測應對行動。六是數字公衛能力提升行動。七是“互聯網+中醫藥健康服務”行動。八是數據安全能力提升行動。
(五)組織實施。提出從5個方面保障規劃落地實施。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強化統籌協調。二是完善規章制度,健全政策體系。三是加強隊伍建設,強化人才支撐。四是
嚴格監督評估,強化任務落實。五是深化國際交流,實現共贏發展。
三、下一步工作
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局和國家疾控局將把《規劃》納入健康中國建設和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總體規劃統一部署、統籌安排、整體推進,著力解決全民健康信息化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實際問題,加快推動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設。通過系列舉措,重塑管理服務模式,實現政府決策科學化、社會治理精準化、公共服務高效化,為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風險、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略、構建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提供強力支撐。
(來源: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網站)
《中醫藥統計工作管理辦法(試行)》解讀
近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印發了《中醫藥統計工作管理辦法(試行)》,現對有關要點解讀如下:
一、制定背景 國家中醫藥綜合統計制度于今年4月經國家統計局批準執行。為加強和規范中醫藥統計管理,保障中醫藥統計制度順利實施,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及其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等法律法規及有關規定,我局研究制定了《中醫藥統計工作管理辦法(試行)》。
二、適用范圍 《中醫藥統計工作管理辦法(試行)》適用于各級中醫藥主管部門依法組織開展的各項中醫藥統計活動。各省級中醫藥主管部門可根據本辦法,結合本地區實際,制定或完善本地區中醫藥統計相關規章制度或工作細則并報送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規劃財務司備案。
三、主要內容 《管理辦法》共分為總則、機構與人員、統計調查項目管理、統計資料管理與統計信息服務、統計數據安全管理、統計監管與獎懲、附則七章,共三十二條。
(一)總則。主要介紹明確依據和目的、適用范圍、基本任務、組織領導、工作保障、名詞釋義等內容。
(二)機構與人員。明確國務院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中醫藥主管部門、國務院中醫藥主管部門直屬專業統計機構和縣級以上統計業務支撐機構、中醫類醫療衛生機構及開展中醫藥服務的其他醫療衛生機構、中醫藥統計人員的主要職責、統計隊伍建設等。
(三)統計調查項目管理。明確統計調查項目分類、項目設立、制度制定、審批和備案、項目組織實施、數據質量控制等內容。
(四)統計資料管理與統計信息服務。明確統計資料保管要求、統計信息公布、已發布信息修訂要求、統計信息共享、統計分析應用等內容。
(五)統計數據安全管理。明確信息系統和數據庫安全、隱私保護等內容。
(六)統計監管與獎懲。明確統計監督檢查,統計業務監管,統計違法查處,防范和懲治統計造假、弄虛作假責任制,法律責任等內容。
(七)附則。明確解釋部門、地方制定管理辦法實施細則要求和施行日期。
(來源:國家中醫藥局官網)
第八屆中醫科學大會開幕
11月5日~6日,由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主辦的第八屆中醫科學大會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召開。本屆大會以“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中醫藥的擔當”為主題。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農工黨中央主席陳竺出席開幕式并作主題報告。全國政協副主席、農工黨中央常務副主席何維,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農工黨中央副主席于文明,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黃璐琦,農工黨中央副主席楊震、曲鳳宏、焦紅等出席會議。
陳竺作題為《傳承精華 守正創新 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踐行中醫藥護佑生命的使命擔當》的主旨報告。他指出,中醫藥千百年來堅持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為人類抗擊疫病作出重大貢獻。面對世紀疫情,中西醫聯手鑄牢生命防線,成為我國新冠疫情防控的一大亮點,為全球抗疫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當今時代,中醫藥的傳承、發揚和創新因現代科技的融入迎來了新的機遇,要加快推進中醫藥傳承保護和科技創新,統籌推進文獻傳承和活態傳承,加強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深入發掘中醫藥寶庫中的精華,推進產學研一體化,釋放新供給,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集群,促進經濟調結構、轉方式,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支撐。希望廣大專家學者以開放包容的心態,促進傳統醫學和現代醫學更好結合,堅持中西醫并重,為促進民心相通、共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
何維指出,中共二十大報告提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
要任務,中醫藥的綠色、科技、生態、文化,無不契合高質量發展理念。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是推動健康中國建設的要求,更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要求。農工黨將和與會代表一起,切實提高政治站位,主動服務國家戰略和規劃部署,積極融入健康中國建設,堅持不懈做好中醫藥的守正創新、傳承發展工作。
于文明代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對大會開幕表示祝賀。于文明作《系統謀劃 科學引領 奮力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深入實施“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及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報告。他表示,規劃和工程共同構成“十四五”中醫藥發展頂層設計,兩者相互支撐,有機統一。中醫藥系統將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加快推進中醫藥事業高質量發展,推進健康中國建設。
會議期間,黃璐琦以《傳承精華守正創新 推動中醫藥現代化與國際化》為題作學術報告,提出要總結中醫藥發展規律及特點,著力推進中醫藥現代化與國際化。
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院士、國醫大師、全國名中醫及中醫藥領域的知名專家結合諾貝爾講堂、中醫藥發展國家戰略、中國醫藥的優勢與未來展望、中醫藥臨床實踐、中醫藥與感染免疫性疾病等學術主題,就如何傳承創新發展中醫藥進行深入交流與研討。
(來源: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官網)
中藥配方顆粒分子鑒定聯合實驗室助力科技成果創新和轉化
日前,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資源中心與華潤三九現代中藥制藥有限公司共建中藥配方顆粒分子鑒定聯合實驗室,進一步推進中藥核酸檢測技術的成果轉化和應用。
雙方在深度合作的基礎上,依托中藥資源檢測實驗室,圍繞中藥產業高質量發展需求,以中藥核酸檢測技術為基礎,搭建中藥材種子種苗、中藥飲片、中藥提取物到中藥配方顆粒等一體化的核酸鑒定研究創新平臺,共建中藥配方顆粒分子鑒定聯合實驗室。
中藥配方顆粒是由單味中藥飲片經水提、分離、濃縮、干燥、制粒而成的顆粒,由于中藥配方顆粒已完全失去了傳統中藥飲片的鑒別特征,其專屬性鑒別是目前的主要難點。 中藥資源中心中藥資源檢測實驗室在中國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等項目的資助下,首次發現水提液中存在小于250 bp的DNA片段,小于200 bp的核酸片段可用于水提物及配方顆粒的核酸鑒別,基本解決了配方顆粒基原控制的難題。并根據中藥鑒定特點和實際檢測需求,自主設計了一類新型DNA標記(DNA特征序列, DSS),兼具通用性和專屬性特點,且該標記可以與Sanger測序、特異性PCR、高通量測序等不同方法結合,用于從食品、藥品和環境樣品等混合物中檢測植物成分,應用于生物多樣性調查、瀕危物種貿易監督,以及多基原藥材、冷背藥材、外來藥材和配方顆粒的鑒定等,具有廣泛的前景和發展空間。
聯合實驗室的建立,旨在加快中藥核酸檢測技術等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為推動和引領中藥配方顆粒標準高水平、高質量發展奠定基礎。
(來源:中醫科學院小喇叭)
國內首部中醫藥主題交響樂《本草》在成都開演
音符如山泉般叮咚而出,流動的旋律似乎伴著草藥清香回響在音樂廳上空。11月20日晚,國內首部以中醫藥文化為主題的交響樂作品《本草》在四川省成都市城市音樂廳首演。
《本草》由四川省中醫藥管理局委托四川愛樂樂團,攜手中國當代著名作曲家、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音樂家協會主席葉小綱創作而成。作品借助交響音樂的特殊手段,將中醫藥文化賦予藝術的另類表達,從而構筑起融合醫、藥、文、史、藝于一體的中醫藥美學大觀。
隨著近年來“中醫藥熱”的持續升溫,作為享有“中藥之庫”美譽的四川省該如何更好地推廣中醫藥文化,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中醫藥是中國古代醫學的瑰寶,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為了更好地弘揚傳播中醫藥文化,我們就選用交響樂這種新的方式來傳播中醫藥文化,以營造全社會更好的愛中醫中藥的氛圍。”四川省中醫藥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李道丕告訴記者。
在音樂會現場,從《上陽春 雨醒蒲公英》到《一葉秋 亦藥亦芳華》再到《灼灼花 丹砂似火焰》,每首曲子風格不一,或大氣磅礴,或小巧靈動,或溫暖治愈,或蕩氣回腸。宏大敘事通過排列的音符展現,個人情感也巧妙地融合于音樂之中。
“中醫藥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部分,而它本身的理論也形成了一個非常包羅萬象的宏大宇宙觀。所以中國的音樂和文化在本質上有很大的聯系。而我現在是想借助交響樂的形式來表達一種宏偉的宇宙觀,也想更多地表達一種內心的激情。”作曲家葉小綱說,“醫藥主題音樂我也是第一次做,這也是一種嘗試,希望在未來一兩年能將它更加完善。”
(來源:中國中醫)
下一頁
下一頁
四川省中藥行業協會
地址:成都市一環路西三段10號(青羊北路1號)
電話:028-87786519 傳真:028–87786519 E-mail:sczyxh@163.com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 成都 SEO標簽
